野生全松茶—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文化  茶风茶俗 > 茶文化的初步形成

茶文化的初步形成

时间:2024-08-14 09:59:15 作者:网络 阅读:43°C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中的中国茶文化历史可以从神农时代算起,东汉(25年至225年)《神农本草》记述了“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

中国的茶文化历史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中的中国茶文化历史可以从神农时代算起,东汉(25年至225年)《神农本草》记述了“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的传说,由于神农是新石器时代先民中的集中代表,是人们长期生活斗争的经验,于是人们把功劳归结于神话的神农,所以广义的茶文化距今四五千年了。而狭义的茶文化从世界上第一部茶书的诞生算起,距今1000多年了(《茶经》写于公元780年)。

(注:神农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人,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在民间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他传授人们以药治病的医学发明人,被后世尊为医药之神,这就告诉了我们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采集野生的茶叶,用以解毒类似于药的作用。早期人们对茶的认识就有了药用、养生、并解渴、解酒、佐餐、祭祀等功用)。

不过,茶有文字记载约是在公元前200年秦汉年间,那时称茶为“檟”,汉代称茶为“荈诧”,将茶列为20种药物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把茶作为药物的最早记载。因此文字记载可以推论到最早3000多年前我国云贵高原的川、鄂、滇、黔相邻地带已有茶叶栽培和采制,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别的国家对茶叶有更早记载和发现,我国是最早采制和饮用茶的国家。

中华茶文化是伴随着茶叶经济和茶叶科技而萌生、形成、发展的。中华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然“茶文化”一词却是新的,第一次是在1989年9月在北京召开“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提出的“茶文化”一词,茶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柴米油盐酱醋茶”中的饮茶生活,反映的就是大众生活俗的一面,“琴棋书画诗酒茶”中的品茶生活,反映的就是文化人雅的一面。也正是有了文化人的推广,才有了唐宋时期兴盛到繁荣奢华的发展过程。茶文华的萌芽要追溯到秦至两汉,茶由药用、佐餐而发展到喝饮是在秦汉,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里说:“自秦人取蜀后始之茗饮。”

三国到南北朝这360年间,饮茶从“朱门”走向了“柴门”,到了唐代茶叶经济的发展让茶文化空前兴盛,陆羽《茶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化体系形成和走向全面成熟。“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此时陆羽开始倡导清饮想,不主张添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混杂煮沸调饮,他说这无异于茶汤变得如同沟渠里的废水一样,只添加盐,其他的全部去掉;其次,着眼审美,他选用冰如玉的越瓷碗做茶具,更能用青色衬托出淡红色的茶汤,在品饮过程中做到身心愉悦和美的享受;三是,陶冶情绪,提倡茶艺要美、技艺要精,饮茶在“精“美””之中,陶冶情性,升华品德。

可以看到古人提出的三点到今天都学以致用,唐代茶诗创作也是最旺盛的时候,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财富,其中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有句云: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破孤长,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只是生动的描述了一碗到七碗的不同感受和情态。

到了宋代茶叶发展已经过于奢华,从唐代的“煎煮法”到宋代的“冲点法”已经不再加盐,提倡清茶细品,得茶真味。

宋代茶书有30多种,最重要的是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御笔著书,空前绝后,这也是宋代茶叶盛世不可忽视的一点。

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会遇到“盛极而衰”的现象,元代开始进入了衰落期,准确的说是转型和过渡期,茶叶从团饼向散茶过度,冲泡方法也发生了,变化,由“冲点法”转向散茶“撮泡法”,由奢华转质朴,因此到了明清两代茶叶真正到了创新时期。

自明以后朱元璋为减轻茶户劳役改撮泡法,并在后来的600多年散茶撮泡法的基本格局未变,也因此慢慢出现了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等多种茶类的创制,同时呈现出多种饮茶方式,让中华茶文化变得丰富多彩。

    本文地址:https://www.quanshongcha.com/article/14594.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傈僳族油盐茶的介绍
    傈僳族油盐茶是一种古老饮茶方法,是采用茶叶、食油、盐和水做成的一道茶,且广泛饮用,油盐..
    茶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
    关于茶叶的最早发现,是在距今3540万年前景谷的宽叶木兰化石的出土,从而为为印证茶树的原..
    禅茶︳得不为喜
    天行有道,得失之间,不为常人左右。人之一生,皆在追逐,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Copyright © 2002-2024 野生全松茶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5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