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这几年的高端熟茶热,让花精力去搞懂熟茶,做好熟茶,变得很有“钱”途。茶企茶人花在熟茶上的精力是以前的几何倍数,各种熟茶发酵模型的出现,就是这几年熟茶界经验的总结。
需要说明的一点,现在熟茶已进入了特色化与风格化时代,每种发酵模型都有其优势与局限。百花齐放才是正道,而不是大堆踩小堆,小堆踩大堆,传统的说创新的乱搞,新派瞧不起遗老遗少……
三
这几年大道理大家搞得差不多了,技术与观念普及很快,熟茶界到了2019年已经没有太多秘密。只要你走进勐海这个普洱茶制造之都,什么样的熟茶都可以帮你做出来。
这表明熟茶2.0时代,即特色与风格化时代,已经具备大规模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各种熟茶流派与明星茶企,将因此扬名立万……
宏大叙事的东西讲了几年,许多引领时代的技术与观念得到遍及。风格化的熟茶,由论道抢话语权,进入了通过程控技术管控品质的新阶段。以后会形成共识,好熟茶是抓各种细节,抓出来的……
四
熟茶发酵的门派之争,对整个产业是大好事,因为真理越辩越明。大堆一统天下,没有小堆横空出世来搅局,大堆的品质也不会像最近几年提升这么快。按以前的理念,大堆熟茶发酵得能喝就行。
小堆的出现,直指大堆的不太干净卫生,发酵过程腐败菌、杂菌多,用料一般来做宣传。这无疑触及了大堆的痛点,让其在这些细节上改进,让大堆熟茶进化升级。
世界是矛盾的,一言堂不好,小堆如同大堆的诤友,小堆与大堆,相爱相杀,如琢如磨,不断相互切磋着熟茶技艺之提升,从而迅速推动熟茶整体制造水平。
而大堆熟茶对小堆的质疑,也推动小堆之进步。做大堆的会说,小堆熟茶是“捂”出来的。小堆量小,难起温,做小堆的为解决这个问题,会把毛茶在发酵筐里压得很紧,通过紧压来起温。这在传统大堆派看来,就是“捂”。其认为,“捂”会影响品质。问题抛给小堆派,那小堆肯定也会钻研技艺,去解决因捂影响品质之问题,让毛茶在发酵时压得紧实,又不影响品质。
五
再说下轻发酵。估计轻发酵是熟茶界误解最深的东东。轻发酵有三个流派。一是针对发酵8.5成,甚至9成以上的重发酵,主张的轻发酵。这种轻发酵,其实是种适度偏轻发酵,即熟茶发到位,但不要熟,稍微轻一些。发到位,稍微轻一点,就是7成熟左右,6.5成到7.5成。
第一个流派可以叫,适度偏轻派。
第二个流派,是半生不熟派,主张发6.5成以下,发五六成,发三四成,甚至二三成的都有。半生不熟派,有个最大问题是,熟茶没有发酵到位,在后期干仓存放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我们说,发酵到7成左右的轻发酵,很适合干仓自然存放,放几年品质会变得很好。但半生不熟的轻发酵,并不适合干仓存放,而要进高温高湿仓继续深度转化。在过去,发酵三四成的茶往往进湿仓,去快速转化,许多是冒充老生茶。这种技术,现在还有一些人在做,许多老茶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
六
有朋友说,茶商们忙着:茶背后的技术。小罐茶忙着:茶前面的展示。不同的方向,结果,差别真大。
七
以前喝熟茶没档次,上不了台面,所以喝熟茶不讲品味,属于牛饮的粗茶而已。高端熟茶的兴起,让喝熟茶进入了品鉴与审美,乃至社交、养生、修身养性之道,逼格一下子上来了,这时开发熟茶就要讲风格。
风格化时代,由技术流派之争始,到了现在已经是细节为王。再过于强调,我是某某流派创始人,就变成唠叨让人烦的祥林嫂了。
因为消费者会说,你那么牛,拿你做的熟茶来喝一下。好喝才是硬道理。话语权可争一时,细节处理的用心处、高明处、格调处,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共情,才是长久制胜之道。
睹风格而识熟茶品牌,这就是熟茶界的核心密码!
用户评论
哎呦喂,这文章说的真对!我本身就是个普洱茶新手,一直都搞不懂为啥有那么多不同的流派,看着介绍感觉都不太一样。想找个入门指南可不容易啊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生常谈了,普洱茶种类多那确实是一方面,再一个就是地域差异、制作工艺、个人口感喜好等等因素都会造成不同的流派。 不过对我来说,只要喝到顺口的就OK!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起来我也很爱喝茶,之前只知道大红袍和小种普洱熟饼,现在才知道还有那么多细分?真有眼界限制啊,感觉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这各种流派到底区别在哪儿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认同这篇文章的说法,其实普洱熟茶的流派之争更多是文化和地域的表达吧。每个人对口感、香气的理解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偏好。就像音乐一样,听习惯一种风格的人就更喜欢这种风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看完这篇文章我有点想笑。之前总觉得各个流派的差别不大,都是普洱熟茶嘛!现在才明白原来这其中的玄机啊,下次再去喝茶的时候可以问问店家哪种流派受欢迎。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文章写的比较浅。除了地域和工艺影响外,还应该从茶叶的选用、烘焙程度、陈年的时间等方面来分析不同流派的差异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觉得这篇文章只是表面上的概述,没有深入讲解各个流派的区别细节。例如,广式生茶和滇式的熟茶区别在哪里?哪些因素造成了口感和气韵的不同呢?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普洱熟茶的流派之争我觉得挺有趣的!每个人都有自己钟爱的风格,就像品酒一样,需要慢慢去体会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文章写的不错,让我对这些流派的差异更加了解了。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倒是觉得这种所谓的“流派”划分有些多余,只要喝起来好喝就行了,管它是什么地域特色还是什么讲究的工艺?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的挺通俗易懂的,对于普洱茶小白来说很实用。以前也听说过不同的流派,现在终于明白了它们的差别在哪儿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我最近也在研究各种普洱熟茶流派的差异,确实感觉每个流派的特点都很明显! 比如,蜜香型我比较喜欢它口感醇厚绵甜,而陈香型则更有韵味深沉的感觉。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觉得,品普洱熟茶不仅仅在于“流派”的划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每个人的品茶经历、审美标准都不一样,所以才能形成这么多的差异化喜好,这才是普洱喝法最大的魅力吧!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得对啊,不同地区,不同的制作工艺会造就不同的普洱熟茶风格。 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制作的老茶,那种陈香特别浓郁!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还不错,让我对各种普洱熟茶流派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次再去品茶的时候就能更明白这些流派的差异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个人的想法是,既然都是普洱熟茶,那无论哪个流派都应该追求品质和口感的好。 无论哪种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值得我们去探索和体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太同意了!每次去喝茶店就感觉被“流派”困扰,总找不到自己喜欢的类型。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其实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不必被这些标签束缚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普洱熟茶很适合慢慢品尝和收藏,每个年头都有不同的变化。 不同流派的风格差异也是一部分的魅力,让人忍不住去对比和了解!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