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洱海?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洱海?和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洱海形成于冰河时代末期,距今约一万年。由于洱海是断层沉降湖,水透明度高,自古就有“山间无瑕的玉石”之称。洱海不仅具有旅游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是大理及周边地区人民的饮用水源。
几千万年来,人们临海而居,习惯了洱海的保护。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崛起,人类对大自然的要求越来越高。长期以来,洱海周边的湖滨湿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占。人们纷纷进湖,又撤退。一些湖湾和滩涂被侵占。一些湖边的房屋、客栈、餐馆人烟密集。钢筋混凝土和石头挡土墙阻挡了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洱海,对洱海湖畔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脆弱的水生态让洱海不堪重负。
白族祖先引以为傲的“金月亮”如今面临着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蓝藻时有爆发的困境。
第1部分
安洱海自检报告
两种完全不同的看法
洱海有“病”,有人信,有人不信。官方数据显示,2005年底至2016年底,洱海月度水质达标率(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二级水质标准)仅在16.7%至66.7%之间。 12年来,只有一年(2008年)对洱海水质达标进行了年度考核。为此,2017年初,大理市召开动员大会,启动“七大行动”,实施洱海保护治理抢救模式。 “十一五”期间,洱海水质连续21个月为II类; “十二五”期间,有30个月属于II类; 2016年5个月为二级,2017年6个月为二级。 2018年1月至5月为II类。
洱海水主要通过地表径流、湖面降水和地下径流进入洱海。多年平均(1956-2013)入湖净水流量为8.26亿立方米。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流入洱海的水量逐渐减少,洱海流域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洱海流域连年干旱,加剧了洱海水资源的短缺。 2009年至2013年,年均净入湖水量仅为3.59亿立方米,比上世纪(1956-2000年)平均水平下降59.3%。近年来,由于洱海水位下降,洱海净流出量逐年呈下降趋势。 2012年至2014年,年均净流出量不足2亿立方米。
洁净入湖水量明显减少,意味着洱海动力不足,水循环自我修复条件不佳,洱海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加之工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洱海的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大。
观点一:“拯救”洱海刻不容缓
2017年9月27日,时任大理州环保局局长李劲松在大理州“艰苦奋斗的五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洱海保护问题时曾表示:历史欠下太多的债,洱海已经到了。好坏的关键。多年来,流入洱海的洁净水量严重不足,换水周期长达2.75年,自净能力弱。当前,是洱海滨湖缓冲区保护的关键时期。
二海病了,但好消息是,它还没有病入膏肓。环境专家认为,这个时期对生态环境和物种的保护尤为重要,治理效果最好,因为一旦遭到破坏,治理和恢复就比较困难。当前是实施区域保护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好的时期。我们要抓紧时间开展洱海环境保护工作。
今年大理洱海流域旅游业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给周边环境和生态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尚有大量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潜力巨大。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旅游人数将会增加。旅游项目将进一步增加。
与此相对应的是,环洱海地区环境生态保护现状相对滞后。虽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全长128公里的环洱海滨湖带建设已初具规模,但生态功能无法适应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发展周边地区的水污染状况,并呈恶化趋势,对现有的湖滨地区造成了不利影响,迫切需要对湖滨地区进行新建和保护。
洱海正处于富营养化初期,也是保护治理的“拐点”。洱海环境承载压力持续加大,洱海保护管理已经到了必须启动救援模式的时刻。
观点二:洱海依然是一个浪漫的地方
洱海还好,还没有达到“抢救”的程度。这就是这群人所持的观点。
有网友曾写道:洱海已经走上了清澈的道路。 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由于采取禁止网箱养鱼、禁止河道采砂等一系列措施,洱海水质总体明显改善,保持在类至二级水之间。此前,洱海曾一度恶化为四类水质。在保持当前水质改善趋势的同时,狠抓细节才是让洱海变得更好的正路。
有人认为,洱海的水质明明不错,为什么还要改善呢?无论从肉眼观察还是从官方数据来看,洱海水质均保持在二类至三类水质标准。与每年公布的《环境公布》相比,洱海的情况与全国主要湖泊相比也非常乐观。
因此,这些团体认为正在采取严厉措施来拯救洱海,这有点夸张,甚至矫枉过正。对洱海的保护是不是太过分了?
第二部分
洱海到云南
它有多重?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真的就像哈姆雷特的选择吗?只能选其一吗?在理顺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要科学布局、统筹规划。保护和发展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才能和谐共赢、长久共存。
当人们争论这个的时候,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洱海这颗高原明珠的独特之处。
洱海是大理州——人、80万人的饮用水源。
洱海是大理市的主要饮用水水源。全市6个供水厂中有5个取自洱海,供水总量15万立方米/日,涉及总人口约30万。同时,洱海水每年向宾川县供应饮用水7300万立方米,向祥云县供应饮用水2000万立方米/年。因此,洱海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大理市及周边地区的饮用水安全。饮用洱海的人数将持续增长,这意味着洱海水质直接关系到近80万人的饮水安全。
洱海是大理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大理城市发展目标定位:把大理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和风花月雪花园;一座带动全州、辐射滇西、吸引全国、面向东南亚的开放型现代化滇西中心城市。最适宜人类居住、投资、创业的城市之一。
大理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将继续较快增长,经济将保持高增长率快速发展。面源污染和污染物总量的增加,给已经污染的洱海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城市发展固有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洱海是——名大理人赖以生存的基础
洱海是大理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具有工农业生产用水、蓄水、防洪、旅游、航运、养殖、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在大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洱海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理人民的生存。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城市气候气温、农副产品质量等。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有助于大理市城市的改善。形象和环境价值,建设宜居城市是建设人民幸福、生态、健康生活的基础。
洱海是西南地区的生态屏障——
苍山洱海位于大理国家风景区。它也是国家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洱海总出水量是滇池的两倍,是滇西开发的重要淡水资源。洱海特殊的生态地位和丰富的淡水资源使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是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洱海保护和管理是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中之重。
因此,保护洱海是大理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乃至国家战略层面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第三部分
洱海流域现状
再耽搁,我们可能会失去洱海
近十年来,洱海流域GDP平均增速达到10%以上,成为云南省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但由于洱海流域产业结构总体水平较低、粗放式发展模式,洱海流域污染问题突出,特别是农业面源污染,环湖旅游、农村污染负荷大幅增加。生活,以及城市生活。污染引起的水质富营养化是水生态恶化的主要因素。
洱海生态是一个有机整体,包括洱海海平面升降区和直接影响洱海环境的毗邻洱海的陆地区域。 “十一五”、“十二五”建设后,整个洱海大部分区域已初步形成水生生态核心保护区,为洱海水质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和生态修复。但由于历史原因,至今遗留的许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并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洱海供水不足;旅游发展带来的新增人口和污染负荷压力;核心区生态结构破坏严重,生境恶化。
“十三五”期间,洱海继续面临较为严峻的环境形势:流域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农村面源和城市生活污染治理亟待完善流域内尚未建成低污染净水系统,入湖主要河流水质清澈。径流机制亟待修复,洱海湖滨生态系统有待完善,流域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完善。
近十年来,洱海流域污染负荷增加了50%以上。
近五年来,环湖餐馆、客栈发展迅速,新增餐厅、客栈超过2000家。临湖地区旅游设施违法无序建设严重,截污治污设施滞后,污染问题突出。
《规划》 报告称,近十年来,洱海流域污染负荷排放总量增加了50%以上。环湖旅游业的爆发式发展、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是洱海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
洱海水质总体稳定,但波动较大。
洱海水质总体稳定,维持类水标准,但波动较大。洱海水质尚未稳定和好转,蓝藻水华风险依然存在。
特别是流域入湖河流水质呈缓慢下降趋势。 2016年,米驹河江尾大桥水质为类,其余6个省控评价断面中,白石溪大桥、万花溪西洲大桥断面水质为类。博罗河口水质为类,永安河凤城庄、白河、江尾东桥河段水质为劣类。
2016年,洱海综合富营养指数为42.3,处于中营养水平。洱海水体生态系统脆弱,鱼类杂交化、小型化趋势明显,本土鱼类濒危或消失。尽管该湖已禁渔近两年,本土鱼类有所增加和放流,但鱼类群落结构仍然退化。趋势。
水生植物的边际分布不足以为藻类创造竞争优势。夏秋季节,蓝藻优势明显,洱海蓝藻华发风险依然较高。
湖滨地区生态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与邻近生态系统相比,洱海滨湖带具有较高的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以及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产量。优越的生态条件对人类的开发利用活动造成了较强的干扰。湿地被改造为水田,住宅用地被填平,湖泊被擅自填海建码头。湖滨地区的侵占情况十分严重。
洱海滨湖地区自然群落生态结构缺失。从水生植物群落到陆生植物群落的连续完整演替系列为苔草群落紫锥菊群落、黑藻群落满江红群落野草群落,芦苇群落湿生植物群落陆生植物和人工植被的完整演替系列为湖滨地带作为养分储存库和物质流、能量缓冲带的功能也被削弱。这进一步加剧了污染物输入造成的水质恶化和湖泊富营养化。
洱海滨湖区背靠苍山,面朝洱海。享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拥有得天独厚的风景旅游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不足、对湖滨地区保护管理认识不够、人为干扰活动强烈等原因,湖滨地区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审美和观赏价值也大大降低。
从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建设环湖缓冲区。近年来,虽然当地政府在湖滨区内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如沿湖重点村庄污水分散处理、湖滨区建设等,但已形成的处理净化能力仍严重不足。湖滨区域生态建设项目尚未形成规模。
洱海湖滨缓冲区的建设,将成为流域“生态涵养”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洱海的重要保护区。将对洱海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四部分
保护洱海
大理这样做
启动“七大行动”开展流域环境综合整治
2015年,大理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清理洱海、振兴大理”的理念,坚持“统筹兼顾、环保优先、突出以点带面、疏导与边缘改善相结合”,以“治边”为原则,为期一年的工程将重点针对双廊、会色、蔡村、桃园、和金锁岛,以及洱海沿线、大理路沿线、大丰路沿线以及入湖主要河流沿线。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重点解决洱海流域乱扔垃圾、乱排污水、非法私建、违规经营以及土地和规划管理不到位、社会治安风险突出、执法不力等问题,探索建立长效治理机制。任期管理机制。
2017年至今,大理市积极持续开展流域“两违”整治、乡镇“两污”治理、面源污染减排行动、节约用水和生态修复、截污排污等工作。治理工程,流域综合执法监管,全民保护。以洱海为重点的“七大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
划定洱海生命线,搬迁生态核心区
2018年5月30日,大理市向社会公布《大理市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方案》,为洱海保护划定“生命线”。
“三线”是蓝线、绿线、红线。蓝线为洱海地区边界,根据《2007年洱海地区数字修订地形图》和2014年确定的1966米湖区边界划定。该区域是洱海生态核心区。洱海,可以说是洱海的“心脏”;以蓝线为基线,延伸15米,划定绿线,为洱海滨湖区的保护边界。这一带就是洱海海水生态修复区,可以说是洱海的“肺”。红线是洱海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边界,是洱海西、海北(上官镇境内)蓝线延伸100米。东北地区(海东镇、彩色镇、双廊镇范围内)环海路外路肩延伸30米划定。该地区是洱海的生态净化区,可以说是洱海的“肾脏”。
大理市常务副市长赵永祥介绍,大理市将在“三线”范围内实施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区生态修复和湿地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用地将依法有偿征收,有序腾退项目范围内的土地和房屋。建筑物、构筑物及附属设施、零星果树等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征地全部用于湖滨缓冲区、生态湿地、生态廊道建设,恢复洱海自然生态岸线,形成完整的陆地与湖泊水体过渡缓冲区,有利于提高洱海水体稳定性。保护洱海生态系统,防止生态退化。对改善水质具有重要作用。
洱海生态保护核心区恢复及湿地建设
湖滨地带是陆地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之间重要的生态交错带。它是健全湖泊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湖滨区的湖泊非常脆弱。在非生物生态因素和地形水文过程的环境梯度影响下,矿物质、营养盐、有机物和有毒物质必须经过湖滨地带,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才从流域进入湖泊水体。因此,湖滨地带在一定程度上是湖泊的保护屏障,是健康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洱海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是大理人的“母亲湖”。从整个洱海流域来看,由于洱海流域本身的特点,人口和耕地都集中在靠近洱海的坝区。污染负荷大,陆源污染物入湖率高。从湖泊生态系统保护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建设环湖缓冲区。
此外,还将在洱海流域建设科研基地,即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站、洱海水生态系统综合研究基地、洱海口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洱海原住水生动物繁育与恢复等。基地、洱海水生植物苗圃。根据。
环湖截污工程为洱海穿上“防护服”
洱海保护工作存在历史欠账,特别是污水管网铺设滞后。 2015年10月起,大理市全面启动全湖截污工程建设。洱海环流截污工程分为一期、二期。一期工程相当于主动脉,二期工程相当于毛细血管。
管网改善工程位于生态搬迁区,即洱海西岸,北起下关镇小官驿村,止于喜洲镇桃源村。环湖工程一期截污干管不覆盖东侧自然村。从北到南主要包括23个自然村:桃源村、申江村、沙村、江上村、合一江村(部分)、北登村、狮岭杨家村、大林驿村、北峰村、峰溪村、下波村。许村、白塔彝族村、马久彝族村、龙凤村、蔡村、佤族村、小彝村、下龙湾、北罗九一、南罗九一、哈莫南、下莫北、二村辖区宾村约433.88 hm2。
环湖工程二期工程在洱海东、西、南岸建设总规模592万立方米的生态池塘,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减少进入洱海的污染负荷,减少洱海洁净水用于农业灌溉。同时,项目还实施了洱海流域9个乡镇的村庄污水收集工程和村庄污水处理工程。
6月30日,洱海环湖截污工程竣工,目前处于调试运营阶段。此后,大理市将完成一、二期环湖截污、百村污水收集管网连接、农民化粪池等相关收尾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截污治污体系闭合后应急预案》和《大理市洱海流域环海截污PPP项目运营考核体系》,强化运行监管。考核缴费工作,确保截污治污系统及时建成、衔接顺畅、征收到位、运行有效、处理达标,杜绝“重建、轻管理”。
作者:李云静
用户评论
我真的 agree! 洱海太美了,是我见过的最清澈的海,希望它永远保持这种状态!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啊,保护我们的环境真的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不仅是洱海,还有很多地方都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认同这个观点。洱海の美丽不仅体现在湖水的清澈透明上,更在于它背后蕴含的生态多样性和自然景观。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份财富,保护好我们的蓝色心脏!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的很好,我以前从未想过保护洱海的重要性,但看完之后我才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要保护洱海有很多方法,比如政府可以加强监督力度,治理污染;企业应该减少排放,做好环保工作;每个人都应该自觉地保护环境,从垃圾分类做起!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说得没错,洱海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名胜,更是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生态屏障。保护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家园!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很震撼,才知道洱海面临的危机有多严重。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呼吁更多人关注环保问题,共同拯救我们的家园!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话说回来,很多时候我觉得宣传环保的力度还是不够强,让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度没有真正提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洱海这么漂亮的一个地方真的让人心疼,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这篇文章,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不要让它成为过去的故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挺好的,但我觉得想要有效保护洱海还需要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政策的支持!比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生态监管体系等等.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认同保护洱海的观点,但是我也觉得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污染问题呢? 是政府责任过大还是企业违法行为太多还有更多因素需要深入探讨!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保护洱海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我们应该倡导绿色生产方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写得不错,让我意识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小习惯都是对环境造成污染的! 我以后会更加注意节约用水和用电,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尽量使用环保材料...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保护洱海?我觉得问题太多了。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比环境成本要高很多,很多利益集团不会轻易放弃这些利润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宣传很有效果,但仅仅靠文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保护好洱海!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啊,保护环境这件事很重要,可很多人只顾着自己眼前的利益,不把后代的幸福放在心上...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洱海这么美的风景,被污染破坏就太可惜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行动起来,为保护我们的家园贡献一份力量!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环保问题真的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行动,保护洱海是每个云南人的责任。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家乡,让美丽的自然风光永远流传下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