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全松茶—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叶资讯  茶叶知识 > 茶艺班毕业揭秘:挑战5道经典茶艺题,你的茶艺水平如何?

茶艺班毕业揭秘:挑战5道经典茶艺题,你的茶艺水平如何?

时间:2024-11-25 19:31:35 作者: 阅读:56°C

丨作者:村姑陈《1》有位外地朋友,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前段时间报了个学习班。专门学茶、学茶艺、学冲泡。因为大环境特殊,最近她在家里上了好几节线上课程。按她的话来说

丨作者:村姑陈

《1》

有位外地朋友,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前段时间报了个学习班。

专门学茶、学茶艺、学冲泡。

因为大环境特殊,最近她在家里上了好几节线上课程。

按她的话来说,有一朝回到学生时代的错觉。

自从她报班后,隔三差五就有不少学习任务。

先是手写抄录《茶经》,摘抄古代茶诗。

最开始正处于新鲜劲时,只感觉报班学茶特别陶冶性情。

但后来感觉慢慢变了味。

因为到后面,买了几次体验茶样包,和天南地北的学员们,一起云喝茶。

但喝了几次下来,发觉也就那样,茶味谈不上惊艳,只是普通入门款。

最近还加了新内容——做茶叶知识练习题。

刷了三、五天题库后,那位朋友隐隐感觉不对。

于是乎,她将个人认为有争议的题目,发了过来。

让村姑陈帮帮忙,“参谋”一二。

《2》

第一题,老茶壶泡,嫩茶杯冲。

民间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的说法,原因是(D)?

A、粗茶用壶冲泡利于保温,促进茶味释放

B、粗茶缺乏观赏性,杯泡观感不佳

C、细嫩好茶用玻璃杯泡,形态更一目了然

D、以上选项选对

看完题目,很能理解朋友的想法。

从实际喝茶体验看,这道题目的立意与现实有偏差。

这道问答题的潜台词,含有好茶以原料细嫩为贵的说法。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即便以原料细嫩出名的绿茶,也有包括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采摘相对成熟叶片为原料制茶的个例。

更何况,闽北乌龙茶的大红袍、水仙、肉桂等,更是以开面采为主,不含芽头,要采摘叶片相对成熟的茶青。

要说高档好茶清一色要求原料细嫩、细芽嫩叶,未免与制茶事实不符。

再说,原料细嫩的茶叶,也不是用玻璃杯冲泡就好。

或许,对龙井、碧螺春等绿茶来说,用玻璃杯泡不过是疏松平常。

但对白茶里的白毫银针,红茶里的金骏眉等外形细嫩,以特定树种的单芽制成的名品而言,泡茶时还是更建议用白瓷盖碗冲泡!

第二题,新茶特征。

新茶的主要特点是(D)?

A、条索紧结

B、滋味醇和

C、叶质柔软

D、香气清鲜

单从明面上,新茶香气清鲜,仿佛最接近标准答案。

但转念深思一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试问,难道新茶就不要求条索紧结?

条索状的茶叶,以武夷岩茶和正山小种为例,它们在加工时需要将茶叶进行揉捻,揉成绳索一般的造型,专业术语称为“条索状”。

而白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茶叶,在加工时不揉捻、不整型,仅是萎凋与烘干为主,最大程度保留下茶叶天然外形模样。

对揉捻成条索状的茶叶而言,条索匀称紧结是必备要素,若是遇到揉捻不紧的情况,说明做工太差。

再看“滋味醇和”这一评价,估计不少茶客第一眼看到这个形容词,会将其联系到陈茶、老茶身上。

其实不一定,不少后发酵的黑茶,诸如六堡、熟普等茶叶,它们即便新茶刚刚加工出来时,茶汤滋味也是相对平和醇和的。

这是由原料、工艺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后发酵的黑茶,即便是新茶,在茶味清新、茶香清鲜等方面与绿茶远远不能相比。

另外,叶片是否柔软、柔韧,得看原料采摘老嫩程度。

优质好茶的茶青鲜叶内部,养分丰沛,叶质普遍柔软。

不至于像粗麻布那样,纤维粗老,质感粗糙,养分风味一早已经流失。

总结来看,新茶的特征究竟是什么,不能简单三言两语概括。

得先明确范围,它究竟是哪一种茶,才有谈论新茶风味特征的可行性!

第三题,泡铁观音的茶水比例。

冲泡(B)时,茶水比例应当是1:20?

A、白茶

B、铁观音

C、绿茶

D、紧压茶

与前一道题目的问题相似,这道题同样没有给出前提范围。

用什么茶具冲泡?

是盖碗、茶壶、玻璃杯、保温杯、煮茶等,一概都不知。

直接一跃而过,讨论茶水比例又有何意义?

如果是用玻璃杯泡铁观音,按照标准答案里给出的1:20茶水比例,浸泡三、五分钟后,泡出来的茶汤早已经过浓过苦!

再说,即便明确前提,用盖碗冲泡。

并且不刻意闷泡,尽量快速倒出茶汤。

那么在用白瓷盖碗冲泡铁观音时,茶水比例也不应如此。

按某位闽南老友的说法,他泡传统风味的铁观音时,基本一次放8克。

110毫升盖碗内,投入8克一泡铁观音,在他眼里,茶味表现恰恰好。

要是参考1:20的茶水比例,往里放入5克左右的干茶,滋味感会偏淡。

这样的茶水比例,用在盖碗泡白茶时,会更加妥当。

标准容量的110毫升白瓷盖碗泡白茶,不论新茶老茶,不论春茶秋茶,不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投茶5克足矣。

投入干茶后,注入沸水,快速合盖出汤,在前六、七冲左右,尽量争取快出水。

更能泡出浓淡适宜、鲜香醇爽的茶汤风味!

第四题,茶斟七分满。

往客人杯中分茶时,应倒几分满(C)?

A、五成

B、六成

C、七成

D、八成

俗话说,茶斟七分满。

乍一看,这道题完全没难度,浅得很。

但转念想想,这样的问答容易让人思想僵化。

喝茶这件事并不需要这么呆板、不知变通。

用公道杯分茶,除了茶斟七分满,还有不少细节。

比如,尽量均分茶汤。

有时遇上在场喝茶人数较多,有接近5、6人同时喝茶。

用盖碗泡出一冲茶汤,正准备分茶。

若客人茶杯容量在50毫升左右,每人杯中分入七分满,茶水会不够分。

分到最后一两人,估计只能分入两、三成满,未免有厚此薄彼之嫌。

分茶这件事,好比分蛋糕。

人多时,哪怕每人杯中少分一些,只分五分满,也要确保均匀分配。

孔夫子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

人少时,分茶相对从容些,每人杯中倒入七、八分满即可。

当然,公道杯内多出来的茶汤也不要浪费。

举杯喝过一轮茶水后,可根据具体情况续上茶水。

倒茶分汤5分满、7分满、8分满,不过是大约估算。

锱铢必较,在意这一两分的茶水,喝茶过程未免太心累!

第五题,应季调饮。

喝茶可根据季节变化调饮,如冬天、春天、夏天分别适合加(A)。

A、生姜、鱼腥草、贡菊

B、肉桂、贡菊、藿香

C、藿香、金银花、生姜

D、鱼腥草、薄荷、杭白菊

说实话,个人不认可这个问题的出发点。

好茶用不着加料调饮,直接清饮便是。

简单清饮,更能喝准原汁原味。

加料进去,反而干扰了一泡好茶的本真香气、滋味。

再说,鱼腥草这一地方性特征明显的草药,非西南地区的人民,很难吃得惯。

很难想象,往西湖龙井、牛栏坑肉桂、太姥山高山白毫银针里加入一把鱼腥草,最终混合出来的茶汤是怎样的黑暗料理风味!

诸如生姜、鱼腥草、薄荷等气息浓郁之物,哪怕是少量加入,也会产生强力“遮挡”效果。

将茶叶自身的花香、果香、清香等诸多香气,遮掩得严严实实。

风味怪异、让人喝不惯,仅是其一。

怕的是加料之后,掩盖了劣质茶的明显缺点。

比如,一泡已经发酸变质,生出闷味的红茶,不适宜再饮用。

直接冲泡出来的茶汤,又酸又闷,让人难以咽下。

但加了贡菊、薄荷等进行增香调味后,稀释掉酸味与闷味的存在感。

容易让人不明就里,一杯接一杯喝下有损健康的变质茶!

《3》

这5道茶艺题,仅是代表缩影。

学茶时,不建议大家只学理论。

甚至,盲目照搬这些所谓的标准答案。

因为,标准答案,未必真的标准。

喝茶这件事,很多时候谈不上孰对孰错。

与茶相关的讨论,经常是争议很大,难以找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

答案,仅用参考。

是真是假,还得看个人怎么想。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学喝茶,不能单看这些所谓的茶艺培训题。

从一杯接一杯茶汤里,细品茶香、茶味、茶韵,才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空腹喝茶、深夜喝茶、喝浓茶、喝劣质茶,春节期间喝茶的四个禁忌

一喝茶就失眠,是平时喝茶量太少?还是泡茶时喝太浓?

喝茶二十多年,怎么连这些喝白茶常识,都不了解?

喝茶也有鄙视链?喝茶就喝老白茶,而且还是10年陈、20年陈的那种

3个喝茶时常犯的错误,跟风喝茶不算啥,第3个才让人喝不懂茶叶

用户评论

自繩自縛

哇这太有意思了!我一直很迷茶,但不懂得怎么品尝和冲泡。试着挑战一下题目!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巷陌繁花丶

我也想去上个茶艺班!这样可以学到很多关于茶的文化知识,以后自己也能做一杯好喝的茶!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红尘滚滚

我只答对了一题... 茶叶品种那么多,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分辨啊!感觉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这个测试提醒我应该多学习一些茶艺知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强辩

第五题太难了吧! 那些字眼实在太专业了! 我觉得对于菜鸟来说,更直接地说出茶叶的味道特点是更好的提问方式!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泡泡龙

说得对啊,学完茶艺班之后,对茶的理解就彻底不一样了!品茶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需要文化的熏陶和技艺的掌握。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伤离别

我也觉得这些题目很有意思! 茶文化博大精深,很多细节隐藏在平时很难发现的地方。 我来好好想想看!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淡抹丶悲伤

我答对了四题!看来我对茶叶的认识还算不错。不过呢,我还是想要去体验一下专业的茶艺体验课程,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和技巧!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断秋风

这五道题也太简单了~ 已经学过茶艺的同学肯定都能轻松答对吧?我建议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栀蓝

学习茶艺真的很不错,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优雅精致。可惜我现在时间太紧凑,没有办法去上茶艺班!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经典的对白

我很喜欢这篇文章!它让我看到了茶文化背后的故事和知识,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青衫故人

你说的对哦!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文化的一种传承。学习茶艺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没有爱人i

我很想尝试这些茶艺题!也许我可以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来给我指导,然后感受一下真正的高手是如何泡一杯好茶的!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葵雨

我的印象里都是喝奶茶这种简单粗暴的喝法,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关于茶的知识和技巧。感觉自己需要学习一下茶艺了!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放血

我之前学过茶艺,对文章中的这些题目的内容非常熟悉。 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茶艺背后的文化和精神,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技巧本身。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幸好是你

这篇文章写得很棒,让我对茶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我也想要参加一下茶艺班,学习茶艺的知识和精髓!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屌国女农

茶叶种类太多了,好多都是我不认识的!感觉自己文化底蕴还比较浅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遗忘那段似水年华

我觉得测试题还是可以挑战一下的,但更重要的是多喝茶,感受不同种类的茶带来的独特体验!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地址:https://www.quanshongcha.com/article/22527.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上一篇:什么是春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本栏阅读
    一图寻茶!全国春茶地图带你品味春天的味道
    潇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宋代诗人范仲淹对春茶十分推崇,专门作诗描绘春季茶园的景象。在..
    安吉白茶怎么保存
    安吉白茶是一种珍贵的茶,属于不发酵绿茶之一,也是一种对温度比较敏感,所以格外需要注意保..
    中国六大茶类及相关茶叶知识大全,强烈建议收藏!
    喝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有些人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很多..

    Copyright © 2002-2024 野生全松茶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5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