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全松茶—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叶资讯  茶具知识 > 云南建水紫陶名师

云南建水紫陶名师

时间:2024-01-21 23:58:36 作者:茗茶博士 阅读:458°C

图为:云南建水紫陶名师邹科我们建水紫陶一眼就可以看出和其他三大名陶不一样,就是因为这个刻填,这在其他三大名陶中没有的。所以可以说“刻填”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是世界独一无二的。邹科朦朦夜色中,建水城

图为:云南建水紫陶名师邹科

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建水紫陶不同于其他三大名陶,这是其他三大名陶所没有的,因为这种雕刻。所以可以说“刻填”是中国独有的,也是世界独有的。邹克

夜色朦胧中,水城街头凉风习习,我们找到了邹可佳的新楼。邓在门上敲了几下,一个“德顺阁紫陶工作室”的牌子镶嵌在门边的墙上。楼上的人说,这么晚了是谁?邓很艺术地回答:你还没睡吗?请下楼来,给我们沏些茶喝。

当灯亮着的时候,房间里架子上的一把把紫色陶罐充满了鲜艳的色彩。看到主持人邹克从楼上下来,在茶几旁坐下,不置可否地说:“我只有普洱茶。“是的,这正是你想要的。这样一来,茶的香味就充满了温暖。邹科接受采访。

他正处于精力和技能最发达的年龄。他用那种成熟男人的口吻,慢慢讲述了他们老邹家做陶器的故事。

姚兰湾姚村

万窑村是一个被窑子烧过的村子。这个小村庄用建水的千年文明,用泥土谱写了一部陶艺史诗。邹克1973年出生于万窑村“中窑”。他从小就玩泥巴,喜欢窑火。从他的祖父母到他的父亲,他是一个陶器人。

他读的是一本“粘土书”小小年纪,他懂吗?懂不懂,不评论。总之,他经历了火和陶的洗礼,见证了泥土变成陶器的过程,日积月累,隐约形成了做陶工的情结。

图为:今天的万窑村

奶奶的手艺活

建水和道士之间应该有一首歌代代相传,一首古老而深沉的歌,是一首无字无歌,只有一个旋律流淌而代代相传的歌。邹克的爷爷奶奶一直唱着这首古老的歌,靠制作陶器为生。

在万窑村周围,有十座不同年代建造的窑子。依山而建的龙窑,大多烧一些锅、盆、泡菜坛、盆、碗。爷爷干了一辈子体力活。他在窑子里做着活陶的拉坯工作,双手摆弄着泥巴支撑着家里的横梁。

奶奶是滇南女人,特点是外秀内智。奶奶有一门手艺,做管子。

图为:云南陶韵建水陶艺博物馆,馆藏紫陶管。

烟管,又名八家斗,是清末万窑村烧的。这个东西有阴暗的一面,是中国人的耻辱,是吸食鸦片的吸食工具。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它的实用性已经荡然无存,但依附于它的特色工艺却开创了紫陶工艺的先河。

邹科说:我奶奶也会做烟斗。有拉制管和非拉制管。我奶奶做的非拉管应该是手工做的,管子中间要用工具挖空。那种手艺现在已经失传了,但是家里那套工具还在,奶奶一直到解放前都是做紫陶管的。我祖母姓徐,

建水是一个受人们欢迎的小玩意。小时候奶奶经常给邹科一些能吹出动听声音的陶瓷玩具。她把这门手艺教给了她的女儿,我的姑姑邹。

图为:邹科邹阿姨

有一种哨叫吹鸡。

建水有一种用泥土做成的哨子,叫吹鸡。在邹科小时候的印象里,姑姑是能发出几十里外都能发出悦耳声音的最好的哨子的老板。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经常在他阿姨的膝盖上玩,看着她把所有的工具和东西放在一个竹篮里。

她拿着一根棍子或一根竹子,一点泥巴,在手指间拨弄着,就能做出各种造型生动、造型优美、能吹出悠扬旋律的吹鸡儿。这种民间陶艺玩具是建水特有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工艺品,最初只是给小孩子玩的。它从建水山取粘土,

根据想象捏成各种空心动物形状,半干后在动物身上打四个孔,上釉,烧制。别小看这四个洞,都是有规律的。四个音孔的形状、大小、位置,都是根据祖传绝技,揣摩出毛病来的。

吹一只鸡,发不出它孩子气的悦耳的声音。这里的原理应该和乐器艺人开笛子、吹箫是一样的。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阿姨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每天做的事情不可能总是重复。

她还制作了鸽子、猫头鹰、青蛙、乌龟、小鞋,并改进了传统的吹鸡风格。

图为邹制作的“吹鸡”,能看出这是一只小猴子吗?

鉴于这一技艺的传承和发展,1999年,云南省文化厅授予我姑姑邹“云南民间艺人”称号。

同年10月应邀参加由云南省政府和美中艺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云南民族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国际高级研讨会”,为来自10多个国家的90多位陶瓷专家现场演示,令所有中外专家惊叹不已。

图为:现在“吹鸡”

姨妈还做了十二生肖,兔子,鸡,老鼠,姨妈做的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但都很有诗意。乍一看,你像头猪,但仔细一看,就有点不一样了。然后看,没错,是猪。展示架上有我表姐做的牛形鸡吹,邹科从柜子里拿出一套收藏。

他姑姑做的这个牛吹鸡,有一种说不出的质朴,却有一种扎根于大地的味道,是民间艺人的原汁原味。

德顺阁的制壶人

建水陶艺俱乐部(后来的建水工艺美术陶艺厂)成立于1953年。邹科的父亲57年就去打工了。当时陶社只有四五十人,算是元老级人物了。陶社规模不大,有一个长130米的龙窑,后来又加了一个隧道窑。烧窑用的木柴,

我父亲那一代人用扁担挑柴火,把肩膀磨硬了,把扁担磨亮了,从一个16岁的稚气少年,变成了一个硬汉。我父亲那一辈干了很多活,从捡柴、画坯、烘干、装窑到烧窑。从邹克十岁开始,

在假期,我经常去帮助我的父亲工作。当时厂里实行的计件工资多多少少是有效果的,制作陶器的手工也放在了他的心里。

图为:云南桃云建水陶器博物馆,老厂隧道窑试烧的产品。

从邹克中学毕业后,他选择在建水一中学习绘画和美术。他的同学包括王志伟和张,他们中的许多人都从事陶器制作。在此期间,郑先生曾经教过他们绘画课程。邹克在德顺阁工作室边工作边学习。他继续他的研究。

我在函授本科又学了五年绘画。

邹克职业中专毕业时,并没有跟随父亲的脚步去建水工艺美术陶厂,而是去了一家印刷厂,虽然程先生也把他叫进了陶厂。表面上看起来他是怕苦,其实年轻人对紫陶的选择方式很迷茫很困惑。

2003年,云南省首届普洱茶节在思茅举行。紫陶大师陈少康携建水紫陶亮相思茅普洱茶节。那一年是普洱茶历史上的一个飞跃。在茫茫茶海中,我们不得不遇到一个合得来的伙伴。建水紫陶突然着火了,

随着普洱茶的上涨趋势,从事陶瓷行业的人数也迅速增加。

2007年,邹克和他的两个姐妹的家庭为了它的繁荣成立了德顺阁紫陶工作室,它包含了内涵和美德。二姐和三姐也是祖传的陶工。二姐夫可以画空白,三姐可以刻填。我在陶器上画画写字,很多工序都是一家完成的。与此同时,

曾认真师从程、和谭。后来工作室发展起来,三兄妹分了三份单独的生意,我就全身心投入到德顺阁做锅的工作中。

多年前,邹科见到的第一口锅是建水当地人做的。他喜欢壶,尤其是2002年喝了普洱茶之后,对茶壶情有独钟。基本没有他刚开始做的锅。朋友从昆明回家,看到了一定要带走。一个人的工作室,

浸在锅里,很厉害,绝对赚12分。邹科说,他不敢懈怠。邹科每个月做50个左右的锅。在过去的十年里,他制作了近6000个罐子。问:邹老师,做了这么多锅,有没有使命感?邹克笑了笑:

他说:这种使命感不知道是不是与生俱来的,我家祖祖辈辈都做陶,我只要把陶做好了,使命感也就有了。小段接着说:你在壶上的装饰,鸟,家禽,孔雀都很美。邹科说:我喜欢生活气息强的,

市场也很欢迎有生活气息的作品。壶上的装饰,我画禽类多,作残贴装饰,我只画竹子。不管画什么,我力求把画画得专业一些。

邹科笑咪咪的,是那种不偏不倚的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很中和的人。他认为,传承是两个方面。技艺的,文化,都重要。传统文化可以发展,油画,版画的技法用在陶器上,也是好事情。四大名陶中,

建水紫陶区别于其他陶类的制作,有道工序就是刻填,在这一点上,建水的,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世界的。刻填装饰,需要书画功底,邹科每天都练字,练画。他说,他仍然在学习的路上。

从做陶路上一起走过来的人家,彼此都很熟悉,邹科基本是捋得清脉络的。他如数家珍,向家、潘家、王家

做陶在建水是一件平常事,但是,做好,做几代人那是需要坚持的,邹科,就是那个坚持不懈的人,他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匠人的。

    本文地址:https://www.quanshongcha.com/article/9560.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上一篇:当铁壶遇上沉香 下一篇:老铁壶烧水
    本栏阅读
    黑虎、荷叶瓣杯(茶具图片)
    荷叶瓣杯青狮黑虎湘妃情   ..
    中国古代茶具的发展演变过程
    明代许次纾《茶疏》有言:“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页,缺一则废。”这强调了茶、..
    精美茶具:三结义壶(茶具图片)
    三结义壶青梅竹马方础壶 ..

    Copyright © 2002-2024 野生全松茶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5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