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起源
武夷岩茶历史悠久,而大红袍乃是武夷岩茶中之佼佼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有摩崖石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天游岩一处、珠濂洞一处(也有入叫水谦洞),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游记和调查都没有交代清楚这几处大红袍更具体的地点、属哪个寺庙茶庄、是否是同一种或同名不同种、茶树特征是否一样以及品质如何。
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有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却是九龙窠大红袍那3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3株。
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3株大红袍。
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谢庆梓等二入来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3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其中对大红袍茶树没有入提出天游岩、珠濂洞(或水濂洞)或马头岩的磊石、盘陀等处有此树存在。从武夷山著名的四大名丛茶树看,大红袍、水金龟、白鸡冠、铁罗汉各有其特点,水金龟茶树是生长在大路旁,白鸡冠茶树本身特独一无二,嫩叶淡**时间长达50天左右。
茶叶历史
历史上的大红袍,本来就少,而被公认的大红袍,仅是九龙窠岩壁上的那几棵。最好的年份,茶叶产量也不过几百克。
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前几年,有九龙窠大红袍茶拿到市场拍卖,20克竟拍出15.68万元的天价,创造了茶叶单价的最高纪录。
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时,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毛泽东赠送他四两的大红袍母株茶叶。由于尼克松不知大红袍母株产量少而极为珍贵,曾私下抱怨毛泽东小气。周恩来后来为此对尼克松解释,说:“主席已经将‘半壁江山’奉送了。”,并把大红袍由来告知,闻说尼克松听后对此肃然起敬。
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会所评选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1962年春,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从武夷山九龙窠剪了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繁育作为引种种在品种园内。
1964年春,福建省茶叶研究所培育室科研人员谢庆梓等人到武夷山剪取九龙窠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扦插繁育。
1978年底到1982年,市茶叶研究所连续开展对武夷名丛进行挖掘、整理、繁育工作,但并未引起重视。
1985年11月,值参加省茶叶研究所四十周年庆之际,五株大红袍“秘密”的引回(领导不知情),种在御茶园名丛观察园中。
1992年夏秋之交,又从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名丛观察园中剪取很多武夷名丛,单丛等夏梢带回扦插,其中包括大红袍,标明来自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编号***号85年11月17日种。
1994年,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大红袍岩茶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福建升科委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通过。
1996年,武夷山市景区管委会开辟了九龙窠大红袍茶文化旅游线路。
2001年,“武夷山大红袍”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成功。
2004年,武夷山市政府下达了《关于启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通知》。
2006年,以无性繁殖方式使母树大红袍的血脉得以延续,使地处武夷山景区的茶厂所产茶叶完好保持了大红袍母树的优良性状和所有品性特征,武夷山决定对大红袍母树实行停采养护。
2007年10月10日,“乌龙之祖国茶巅峰———武夷山绝版母树大红袍送藏国家博物馆”仪式在紫禁城外的端门大殿举行,最后一次采摘自福建武夷山350年母树大红袍茶叶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赠送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2008年,由张艺谋策划的大型茶旅互动项目《印象·大红袍》启动建设。
2009年至2010年初,大红袍茶叶遭游资炒作,价格暴涨,每斤达到最高10万。大红袍自身的神秘玄妙,加上不菲的价格,让人产生遥不可及的感觉。随着市场的逐步调整,以及大红袍独有的地域限制保护,大红袍价格终于回归正常。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健康化的同时,不少茶企也随之发展。[5]
2010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第五部印象作品—《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正式公演。同年,“武夷山大红袍”被国家工商总局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1年,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创作的观印象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印象大红袍”专属茶品牌。这是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的“印象铁三角”合作执导的中国印象系列山水实景演出的第一个衍生茶类品牌,揭开中国茶叶品牌突围序幕。
2013年5月,武夷山市政府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把我关于大红袍的历史了解的比以前更清楚了!真的没想到这么古老的一种茶叶,一直到现在还那么受欢迎,我尤其喜欢你提到它与福建茶文化的关联,让我对那个时代的茶艺文化更加好奇。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红袍的采摘时间和制茶工艺都是非常独特的啊,原来每一杯喝进去的大红袍背后都承载着如此精细的过程!这篇文章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感受,下次买大红袍的时候一定要好好体会它的味道与故事了。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看完这篇文章我对大红袍的历史有了一点了解。但我还是觉得文章缺乏一些详细的内容,比如关于不同时期大红袍的市场行情和人们的喜好变化,或者它在文化上的影响等等,期待作者能继续更新更深入的文章!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茶叶爱好者,我一直很感兴趣于大红袍的历史淵源。这篇文章写的很好,很详细地阐述了它的发展历程以及与福建文化的联系。尤其喜欢你对不同品种的描述,让我对大红袍的不同形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文章中关于"泉州是制作大红袍的重要地区"这句话,需要补充一些历史背景,比如它为什么成为大红袍的主要产区?有什么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种植条件导致这样结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确实,大红袍的发展不能脱离福建茶文化。我一直认为中国传统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款茶叶都有其背后的故事与意义,这次看到这篇文章再次感受到这种魅力。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除了文字描述,是否有图文并茂的展示更加直观地呈现大红袍的历史发展?比如一些老照片、古籍画卷或现代制作技艺的讲解等,这样能更形象地展现大红袍的风韵和传承之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对大红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那些没有接触过茶叶文化的读者来说可能有点抽象。也许可以加入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或对比来帮助理解?比如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来比喻不同时期的大红袍变化?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喜欢这篇文章中对大红袍香气和口感的描述,让我仿佛闻到了它清雅的味道。如果能添加一些关于品茶方法、最佳配饮等建议,那就更加完善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总而言之,这篇文章内容充实,介绍全面的古代史以及大红袍的发展,但可以再丰富一些,比如增加一些历史故事,让文章更生动和有趣。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大红袍的历史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其他的传奇故事以及背后的人文精神。比如哪些人或者群体对大红袍的推广起到重要作用?他们是如何推动大红袍的发展的呢?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个人感觉这篇文章中忽略了一些关于大红袍的负面信息,比如一些市场上的仿冒产品或价格炒作现象等等。对于读者来说,更全面地了解大红袍的历史,还需要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内容很有深度,对大红袍的发展轨迹描绘得清晰可寻。不过我觉得文章缺失了一种情感渲染,缺少一些关于大红袍带来的愉悦感和文化影响力等等描述,可以让读者更加融入其中去感受它带来的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确实很吸引人,让我迫切地想了解大红袍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但文章内容偏向于科普性介绍,缺乏一些人物故事或时代背景的描绘,读起来比较单调了点,可以尝试加入更多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让文章更具故事性。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大红袍作为一种名茶,其发展历史必然会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风俗等因素紧密相连。这篇文章提到了一些历史背景,但我觉得可以更加深入地分析这些因素对大红袍发展的具体影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章介绍了不少大红袍的知识,但我更想了解它在如今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未来会向着哪个方向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文化传承等等。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幅略嫌局促了... 希望作者能将大红袍的各方面信息补充完善,提供更全面、生动的文章内容。毕竟“历史渊源及发展”涵盖面太广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