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全松茶—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文化  茶源茶史 > 爱吃螃蟹”的徽州茶道大家,与武夷山工夫茶的渊源

爱吃螃蟹”的徽州茶道大家,与武夷山工夫茶的渊源

时间:2024-06-19 14:42:46 作者: 阅读:87°C

近来小君翻看不少工夫茶相关的文章。但是小君发现不少作者一提工夫茶,便说源自潮汕,更有甚者,还细数起潮汕工夫茶千年历史。Emmmm,对于小君来说,这是相当不严谨的。因此,今天小君有必要来理一理这工夫茶源起的脉络。要提工夫茶的历史,便不得不说起

近来小君翻看不少工夫茶相关的文章。但是小君发现不少作者一提工夫茶,便说源自潮汕,更有甚者,还细数起潮汕工夫茶千年历史。

Emmmm,对于小君来说,这是相当不严谨的。因此,今天小君有必要来理一理这工夫茶源起的脉络。

要提工夫茶的历史,便不得不说起张岱笔下的闵老子。

在《陶庵记梦》中,张岱与闵老子品茶试水,不亦乐乎。那生动鲜活的笔法,夸张有趣的情节估计让不少人以为闵老子不过是张岱笔下一虚构人物吧。

不,闵老子在史上确有其人。据传,明末的文人雅士能与闵老子对饮上一盏茶,便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毕竟,闵老子曾因那精妙的焙茶手艺和高超的泡茶技艺而成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茶道大师。除此之外,工夫茶的精髓亦是源于闵老子。

《潮汕茶经》的作者翁辉东便曾说过“工夫茶之特别之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致之烹制法。”这其中,点出工夫茶两大精髓,便是“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雅致之烹制法。”而这两点便是在茶界中,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闵老夫子首创。

在唐宋甚至明代前期,以茶杯入诗文可谓是难得一见,原因便是杯在旧时是酒具。而第一本提到杯的茶书便是明崇祯年间的《岕茶笺》了。在此之前,茶器多是容量较大的茶瓯,与茶盏。

第一位提倡将小巧的酒杯当作茶杯使用的,便是茶道大家闵老子。对此,明代文学家周亮工提到闵老子“以小酒盏酌客,颇极烹饮态。”说实话,自视甚高的周亮工是看不惯闵老子以小酒具饮茶,却也足见闵老子自成一派的勇气。

除此之外,在闵老子之前的文人饮茶,多注重的是饮茶的茶汤入口的感受和饮茶的意境,却少有人会亲自动手行完一道泡茶的程序。毕竟文士多有茶童相随,要让自矜的文士要放下身段亲自泡茶,太难。因此闵老子放下文士身段,亲自泡茶待客,却也是当时文士所无法理解的。

因此,当年闵老子的茶虽具有盛名,却也颇具争论。在闵老子过世后,茶痴张岱便感叹“金陵闵汶水死后,茶之一道绝矣。”

所幸,闵汶水的茶道并未随闵老子的过世而绝技,而是随着松萝茶的工艺一同传入闽地武夷山。那文士看不起的以精巧的酒杯配套饮茶,以及平常心来享受全套泡茶工序的闵老子茶道便在武夷山的寺庙中渐渐流传,改造进而成为如今的工夫茶。

这般说来,闵老子所开的茶道先河,便是那工夫茶道的萌芽,经武夷山僧人们的改进完善才有了如今声名远扬的工夫茶。

而工夫茶与潮汕的关系,不过是当时武夷茶的出口口岸基本在厦门,但是控制武夷茶出口的商人多是漳州人和泉州人。根据福州官员梁章钜在自己的散文集《归田琐记》中曾提到,“沿至近日,武夷之茶不胫而走四方,且粤东岁运藩舶,通之外夷。”可见,广州商人也参与了武夷茶的出口活动。

由此可见,来自武夷山的工夫茶便随着武夷岩茶渐渐在闽越两地开枝散叶,渐渐成为两地传统。

制茶工艺往往改变饮茶方式,而饮茶方式的改变也会随之带动茶器的演变。

    本文地址:https://www.quanshongcha.com/article/13941.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中国名茶故事:祁门红茶
    天气渐冷,可以多喝红茶,红茶是所有茶类中含糖量最高的。能够养胃暖胃、消除疲劳、补充能..
    立顿打败中国7万茶企?如今的它举步维艰,中国茶却蒸蒸日上
    2008年,新华社记者发了一篇《七万家中国茶企不敌立顿一年》的文章,当即在国内引起轩然大..
    宋朝的茶人茶事 - 茶亦人生,宋朝人喝茶轶事
    01陶谷作为名声不太好的文人,由他让人给自己求官可以看出来。宋太祖笑着对帮他求官的人..

    Copyright © 2002-2024 野生全松茶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5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