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喝碗擂茶喽~”
记得在笔者小时候,家里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本地的擂茶馆喝上几碗热气腾腾的擂茶。但回过头来想想,笔者大抵也并不真正了解擂茶——就最简单的来说,在家乡喝了这么久的擂茶究竟是如何制作的,他的起源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擂茶会在我们桃源兴起和发展,他现在又处于何种状况……带着种种疑惑,也带着对家乡文化的敬意以及让身边的朋友们了解家乡擂茶文化的愿望,是时候开始一次探索了!
一什么是擂茶
擂茶,因茶的原料是擂制而得名。做擂茶时,人们坐在小凳子上,面前放着一个比一般蒸钵还大的陶瓷擂钵,双手操着一根三四尺长的擂棒,一圈一圈地擂着放在擂钵中的擂茶原料。湖南省桃源民间有饮擂茶的传统风俗,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饮料,名曰:“桃源(桃花源)擂茶”。这种传统饮料,兼作药用,具有生津止渴,健脾提神,益利便,促进消化,治疗感冒这功效。擂茶流传于湖南省桃源县桃花源、剪市、茶庵铺、兴隆街等沅水流域地区。2008年,擂茶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桃源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
二 桃源擂茶的起源
有关桃源(桃花源)擂茶习俗的起源,传说始于东汉建武年间,据《桃源县志》载:“擂茶,合茶、姜、芝麻、盐米、茱萸,以阴阳水和饮之。一名五味汤,相传马援制以避瘴。”《后汉书•马援列传》载:“会暑甚,士卒多疫死,援亦中病,遂困。”当地老妇献出祖传秘方“三生汤”,马援命全军饮用后,病疫顿愈。嘉靖常德府志记载:“汉马援尝穿石窍以避暑。”均说明马援到此并染病的事件。唐杜少陵诗有“武陵一曲想南征”,白乐天有“伏波故道风烟在”之句,指的就是马援南征五溪蛮的故事和南征所经过的路线。因而桃源(桃花源)这一带,留下许许多多关于擂茶的传说和擂茶待客的习俗,相沿至今。
- 擂茶,又称“三生汤”-
- 书籍《仙境余韵》中关于桃源擂茶起源的介绍 -
三 桃源擂茶的制作及原料
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钵。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拘,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橘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原料备好,同置钵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沸水,撒些碎葱,茶香四溢了。
- 擂茶的制作工具及部分配料 -
- 擂茶的制作 -
四 桃源擂茶的相关喝法
擂茶必须趁热而喝,最好是开水刚刚冲下,热气来不及散开的时候喝上一口这时顿觉心胸开朗,肝脾舒适,肚里留下一股消散不尽的香气。然后再细品慢咽,辣辣的,咸咸的,涩涩的,渐渐尝出其中的滋味。喝擂茶时,桌上还要摆上农家自制的“压桌“,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所谓“压桌”,其实就是指一些农家自制副食品,这些“压桌”酸甜咸辣,五味俱全,别有风味。此外,擂茶里有放糖的,有放盐的,或者既不放糖也不放盐,这样的擂茶原味浓一些。
五 桃源擂茶的发展现状
如今,擂茶已成为桃源民间款待嘉宾贵客的重要礼仪载体,凡是到桃源来参观的人,总要喝一餐擂茶,当地更有“莫道醉人唯美酒,擂茶一碗更生情”的俗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如今擂茶也成为了笔者家乡桃源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以及桃源县对外宣传的一张亮眼名片,外人有的不远千里来到咱们桃源县,就只为喝上一碗热乎的擂茶。现在的桃源大街小巷,似乎都可以看见大大小小的擂茶馆,其中比较有名的当属客家人擂茶,毛山擂茶以及“梦回桃花源”擂茶,这也算是笔者家乡经济不断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人吧。
^0^~下面是笔者本人的实地考察哦~^0^
笔者寄语
桃源擂茶所承载的,绝不仅仅是那美妙的口感与沁人的香味,更多的是那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个淳朴自然的风俗,以及一份浓浓的乡土情怀。对于笔者而言,一碗擂茶便是来自故乡的一份记忆——当擂茶入肚,仿佛朦胧间看见了父母慈爱的面容,听见了擂茶馆内传出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了来自故土那份难以忘怀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