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全松茶—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叶分类  乌龙茶 > 乌龙茶的「绿叶红边」是什么

乌龙茶的「绿叶红边」是什么

时间:2024-01-08 11:19:01 作者:丽雅 阅读:353°C

小编,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

大家好,关于乌龙茶的「绿叶红边」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乌龙茶的「绿叶红边」是什么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边肖,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炫耀,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的回答你的问题。即使有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前几天有茶友无动于衷,在微信官方账号问边肖:“经常听人说乌龙茶有‘绿叶红边’,岩茶、单丛、铁观音都有这个说法。我想知道这个样子是怎么形成的?”

是的,除了白浩乌龙茶,大多数乌龙茶都有“绿叶红边”,这也是鉴别乌龙茶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业内普遍认为,从晾晒到晾抖,最终形成所谓的“三分红七青”叶特征。比如铁观音,

素有“青体、青腹、红边、三色”之称。那么,乌龙茶的“绿叶红边”是如何形成的呢?

为了便于理解,肖骁特意做了一张图,可以直观地看到“绿叶红边”的形成过程。各位朋友,我们先看图,然后我给大家讲解。

首先,叶绿素的变化

在乌龙茶做青的过程中,叶绿素及其成分也大大减少。据湖南农学院Jason等人测定,做青末期叶绿素总量比鲜叶少得多,仅抖青过程就减少14.08%。另外,在绿化的过程中,各部位的叶绿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叶绿素A在叶中心和叶边缘明显降解,叶绿素B在叶边缘明显降解。

在返青过程中,pH值显著下降,叶边缘pH值下降较快,最终显著低于叶中心。pH值的这种变化趋势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多酚的氧化。

新鲜的叶子在采摘后离开了树,但一系列的酶促变化,如呼吸作用和氧化作用,仍在叶子内部发生。在随后的风干、晒干、摇青过程中,由于水分的逐渐流失,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部分叶细胞受损,进一步强化了各种暗沉反应。

最重要的是多酚的酶促氧化。

握手(图片来自网络)

对返青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分析表明,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在返青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叶片各部位的变化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叶缘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叶心,且下降速率以叶缘最大。

叶缘细胞受损导致“绿叶红边”的出现,与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有内在联系。多酚的酶促氧化是绿变过程中“红边”形成的实质。

Jason等人的观察结果也表明,烫漂后叶片的细胞损伤率(即变红率)一般只有25-25%。这说明“三分红七绿点”的品质特征只是文学描述,并不能理解为真实的细胞损伤率。

第三,氧化产物的作用

乌龙茶中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主要是通过叶片之间、叶片与器皿之间的摩擦碰撞实现的,使叶片边缘的细胞受到损伤,这与红茶强烈的细胞损伤和酶促氧化有很大区别。但是主要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俗称“三要素”)具有相同的功能。实际上,鲜叶边缘的“三元素”比叶中心的低,但在摇青过程中,叶边缘的“三元素”变得明显高于叶中心。

“三色素”是水溶性色素,但在初始过程中与蛋白质部分结合形成不溶性物质。因此,茶叶冲泡后,一部分溶于水中呈现鲜艳的橙黄色汤色,另一部分继续沉积在叶底,在叶底呈现明显的“红边”现象。亲爱的,

现在你知道了吧?原来“红边”是“三要素”在起作用!

当然,所谓的“绿叶”只是相对于“红边”而言的。实际上,乌龙茶冲泡后,叶片中心部分并不是完全的绿色,而是黄褐色(清香型铁观音的叶底是黄色),这也是制作过程中叶片中心部分叶绿素降解的产物。

由多酚的各种氧化物组成的综合色。

好了,今天讲了这么多“绿叶红边”。我想从最本质的角度分析一下它产生的原因,让大家透过表象更真实地看到茶。

关于本次乌龙茶的「绿叶红边」是什么和乌龙茶的「绿叶红边」是什么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文地址:https://www.quanshongcha.com/fenlei/wulongcha/11452.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漳平水仙(纸包茶)
    漳平水仙具有如兰气质的天然花香,滋味醇爽细润,鲜灵活泼,经久藏,耐冲泡,茶色赤黄,细品有水仙..
    白鸡冠武夷岩茶
    武夷山“四大名丛”之一,原产地在慧苑岩火焰峰下外鬼洞中,但近年在武夷宫文公祠后山也有..
    文山包种(清茶)
    文山包种茶,为轻度半发酵乌龙茶。又叫“清茶”,是台湾乌龙茶种发酵程度最轻的清香型绿色..

    Copyright © 2002-2024 野生全松茶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5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