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全松茶—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文化  茶风茶俗 > 竹筒香茶、壮族姑娘筒、茶酸、茶竹筒腌茶你知道吗?

竹筒香茶、壮族姑娘筒、茶酸、茶竹筒腌茶你知道吗?

时间:2021-08-03 17:37:20 作者:娅蕾 阅读:327°C

在少数民族众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云南,相同的少数民族对于竹筒茶有着看似相同,却各自相异的制作方式。同样喜爱竹筒香茶的还有傣族、佤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等。竹筒香茶在傣语里被称为“腊

在少数民族众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云南,相同的少数民族对于竹筒茶有着看似相同,却各自相异的制作方式。同样喜爱竹筒香茶的还有傣族、佤族、景颇族、阿昌族、布朗族等。竹筒香茶在傣语里被称为“腊跺”,是傣族在田间劳动、旧时进入原始森林里狩猎喝的一种传统饮品。假如你去傣家竹楼做客,好客的主人会把晒青毛茶满满塞入一截刚砍来的一端有节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上的三角架上烘烤六七分钟,待竹筒内的茶叶软化萎缩,用准备好的木棒将茶叶舂紧压实再装入茶叶,再烤,再烘,直到竹筒内的茶叶填实,用香竹叶子塞住竹筒口,架在火塘上以文火慢慢烘,直至烤干,冷却后剖开竹筒取出深褐色的圆柱形茶叶,掰下少许放入碗中,冲入开水,片刻茶叶在袅袅雾气中一片片舒展,一碗汤色黄绿、清澈透亮的竹筒香茶就可以饮用了。傣族会将烤好的竹筒香茶赠予客人,只要放在干燥地方,茶质可经年不变。傣族人民在田间地头劳作休息时,就地取竹,削竹、灌入泉水烧开,将携带的竹筒香茶放入一撮再烧四五分钟,等茶汤变凉后就着芭蕉叶包的饭餐一同吃,炎热的气候里渴乏顿解。

佤族竹筒香茶的制作方法也和傣族、拉祜族类似,只是喜欢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少许盐巴,也有不加的。居住在德宏州的景颇族饮用一种类似竹筒香茶的“鲜竹筒茶”,将山泉水装入一根碗口粗的鲜竹筒内,放在火塘上的三脚架上烧开,再将鲜茶投入竹筒内煮数分钟后倒出饮用。德宏州阿昌族也把“竹筒香茶”叫做“青竹茶”。阿昌族最初是以采集、狩猎为主的民族,口渴的时候,阿昌族的猎人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在竹筒四周生火,当竹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继续煮沸,经3分钟左右,即可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节罐内。这时候青竹的竹香、山泉水的甘甜、茶叶的清香在竹筒内融为一体,闻起来香气浓郁,喝起来清爽解渴。虽然现在阿昌族已不再狩猎,但喝茶的习惯和方法依旧和以前一样。此外,西双版纳布朗族的“青竹茶”与阿昌族的“青竹茶”几乎如出一辙。

在文山州广南县底圩,最著名的茶饮是壮族姑娘茶,又称竹筒茶。关于“姑娘茶”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早些年底圩茶农在制作饼茶的过程中需要将定型后的方饼切除边头料脚,姑娘们心细手巧,而且勤俭,她们把切下来的边边角角积攒下来,积攒多了就拿出来卖,久而久之,这种茶就被冠以了“姑娘茶”的美名。后来,一位茶农又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蒸茶的时候用糯米垫底,装在新鲜的茶筒里,用观音泥封口,经木炭的余热烘烤后,茶中不仅融入了一股糯米和鲜竹的清香,而且泡出来的茶香醇味美,回味悠长。而后每逢壮族“三月三”,壮族青年男女在对歌的时候,姑娘们总是以姑娘茶赠送恋人,以此作为定情信物。另一种说法是,阳春三月,茶叶吐枝露芽的时候,壮族少女们就将顶尖的嫩叶采回家中,精心搓揉,掺与适量糯米,装入翠竹筒里,熏烤烹制,然后珍藏于闺房,到“赶花街”时,才将它作为珍贵的礼品和定情之物,赠给唱山歌时爱上的后生。因为这种茶是由姑娘植、姑娘采、姑娘制,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姑娘茶”。

布朗族把茶叶称之为“腊”,酸茶是布朗族特有的食茶习惯,也是招待贵宾或作为礼物相互馈赠的一种腌茶。在每年五六月份高温高湿的夏季时节,采下新鲜茶叶煮熟或蒸熟,再把煮熟的茶叶趁热装在土罐里,放置阴凉处十余天,晾干水气,让其发酵,再装入准备好的甜竹中,边塞边舂紧竹筒中的茶叶,然后塞入芭蕉叶,并用芭蕉叶、塑料布封口(过去也有用泥巴封口的),埋入土中,时间四个月以上,至茶叶变酸即可食用。布朗族人喜欢把酸茶直接放在口中咀嚼,细细体会其独特风味。酸茶也可用开水泡饮,具有解渴生津、帮助消化的作用。每当夏季,布朗族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做上许多酸茶,除自己食用外,还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特别是小伙子提亲订婚,一包酸茶是送给姑娘家必不可少的礼物。

千百年来,布朗族人不仅实践总结出一整套制作酸茶的工艺,也总结了一套用酸茶治病疗疾的方法。将酸茶放入口中细嚼慢咽,味酸香间杂、甘爽俱备。假如配上一定的辅料,既有防病治病的药效,又是味道佳绝的饮料。酸茶配生姜,可用于治疗痢疾。配菊花,可治暴发火眼,并有清风明目之功。拌以白糖,健脾和胃。兑以米醋,可医治牙痛。拌进蜂蜜,可治便秘。加入食盐,化痰祛火。掺上奶油,帮助消化。单嚼酸茶,提神清心。久嚼酸茶,身强体健,长寿延年。

景颇族有“竹筒腌茶”,这也是一种颇为久远的茶俗。将鲜嫩茶叶用锅蒸或煮至茶叶变软后,放在竹席上揉搓,再装进竹筒内,并用木棒舂紧,筒口则用竹叶堵塞,然后将竹筒倒置,滤出筒内茶叶水分,两天后用灰泥封住筒口,静置两三个月至筒内茶叶色泽渐渐转黄,发出一种特有的茶叶浓香时,剖开竹筒,取出茶叶晾干后装进罐中,倒进香油浸腌而成。同样,这样制成的腌茶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其他配料拌食。

有人说,竹筒现在装满了香茶,放在火塘不远不近的烘茶架上慢慢翻烤,只有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才可能让茶得到丝丝缕缕的烘烤,这种过程很缓慢,就好像任何在缓慢中获得的精神,它需要让你产生期待,只有被人心所期待过的事物才会产生美感,也只有被我们耐心地等待过的事物,当它到来时才会产生意外的喜悦。(原题《云南的竹筒情结》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注: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中国茶文化 茶文化与茶健康 茶叶的知识 茶叶分类 饮茶文化 茶的起源 茶的历史 茶叶百科 饮茶吧

用户评论

oО清风挽发oО

这篇文章让我非常好奇!我一直对竹子编织工艺很有兴趣,听说它曾经被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现在竟然还能应用在茶文化中?太有趣了!我马上就去试试用竹筒做奶茶会不会特别香!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颜洛殇

从小就见过爷爷奶奶腌制茶叶的工具,就是个竹筒。他们说这种方法可以保存茶叶的味道更好,而且喝起来更独特,我小时候试过,确实很别味儿啊!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厌归人

我也喜欢喝茶酸!特别是那些用新鲜水果制作的茶酸,味道清甜清爽,非常解暑!这篇博客介绍的茶竹筒腌茶应该也很美味吧,有机会一定要去尝尝!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铁树不曾开花

文章写的确实很吸引人,我之前还真没听说过“壮族姑娘筒”这种说法。想了解更详细的历史背景和制作方法,你能不能写个后续文章?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请在乎我1秒

竹子本身就有一种独特的香气,如果用来腌制茶叶,应该会让整个环境都充满清香吧!我觉得这种古老的技艺值得传承保护,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和体验到它的魅力。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限量版女汉子

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用茶竹筒腌茶?感觉比平时喝的更麻烦了。而且说它酸,我有点担心会把茶叶的味道给破坏掉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念安я

这篇文章写的过于简单,只提了一些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介绍茶竹筒腌茶的具体步骤和文化内涵。我觉得作者应该多提供一些细节信息,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话题。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那伤。眞美

我觉得最吸引人的是“壮族姑娘筒”这种说法!让人联想到古代那些穿着漂亮的裙子、拿着竹编筐走村串巷的小姑娘吧!太美妙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安陌醉生

这篇文章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我从没想过这么古老的工具还能用来制作如此精致的茶叶。要好好学习一下竹筒香茶的制作方法,自己动手体验一把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嗯咯

我记得小时候奶奶用竹编制的各种物品,比如水桶、篮子、甚至拐杖之类的都是用这种手工艺制作的。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意识到,传统文化中还隐藏了很多这样的瑰宝,值得我们发掘和传承。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苏莫晨

虽然我不太喜欢喝酸味的东西,但我对茶竹筒腌茶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文章描述的那一股股清香应该是非常迷人吧!也许我可以尝试一下,说不定还能让我发现新的口味呢!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病房

说“茶酸”这个词确实很贴切,因为这种腌制方式会让茶叶更加醇厚甘甜,但也会带着一丝淡淡酸味,恰到好处。我个人觉得这种味道比一般喝的茶液更丰富和复杂。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容纳我ii

我觉得文章有点主观的描述,作者只是单纯地把自己的喜好表达出来,并没有提供很多客观的信息。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茶竹筒腌茶,还需要去参考更多的资料和书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墨城烟柳

这篇文章让我突然想起家乡的一些传统习俗。我们小时候也会用竹筒来制作各种农家美味,比如竹筒饭、竹筒豆等等!看来很多地区的民间文化都离不开竹子的应用啊!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梦爱人

如果作者能把这些文章整理成一本关于茶竹筒腌茶的专门书籍,我想那一定会有很多人买来看吧!这真是一个很有创意且富有文化底蕴的主题!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本文地址:https://www.quanshongcha.com/article/1129.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本栏阅读
    傈僳族油盐茶的介绍
    傈僳族油盐茶是一种古老饮茶方法,是采用茶叶、食油、盐和水做成的一道茶,且广泛饮用,油盐..
    茶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
    关于茶叶的最早发现,是在距今3540万年前景谷的宽叶木兰化石的出土,从而为为印证茶树的原..
    禅茶︳得不为喜
    天行有道,得失之间,不为常人左右。人之一生,皆在追逐,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Copyright © 2002-2024 野生全松茶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5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