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史名人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这是明朝茶学家许次纡继陆羽《茶经》之后,中国又一部茶叶名著《茶疏》开卷的第一段话。
古代诸多诗词中,有许多是赞美六安茶的。其中两首最为出名,一是明朝三位名人李东阳、萧显、李士实联手写了七律赞六安瓜片:“七碗清风自六安,每随佳兴入诗坛。纤芽出土春雷动,活火当炉夜雪残。陆羽旧经遗上品,高阳醉客避清欢。何日一酌中霖水?重试君谟小凤团”!二是清朝霍山县令王毗翁写霍山黄芽的:“露蕊纤纤才吐碧,即防叶老须采忙。家家篝火山窗下,每到春来一县香。”
历史传说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用户评论
小时候听老人说,六安瓜片树上长着金叶子,才会开出这么香甜的茶芽!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记得这些民间故事了,满满都是童年的回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真的太喜欢闻六安瓜片的那种清香啦!每次喝都感觉自己回到了童年在故乡家人们边聊天边喝茶的画面里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以前只知道六安瓜片是名茶,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的历史传说,真是让我对它更加了解了。我更期待品尝一下传说中带有金叶味的茶!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些传说都是营销手段吧?想提高产品销量就编个故事呗!现在很多人都爱听这些故事,所以市场上也到处是这类说法,不过真正的享受还是喝一杯好茶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关于六安瓜片的历史传说很有意思,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实际品质和口感,希望大家不要被花哨的故事左右。 挑选好的精品茶才是最终目标!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传说是不是太夸张了?金叶子?那茶树得长得多奇特啊!感觉就像神话故事一样,虽然有趣但不能盲目相信吧。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好奇这群“金叶”到底长啥样,还是需要多去查阅一些资料了解一下~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六安瓜片在当地可是家喻户晓的著名茶品了,很多人都传承着古老的冲泡方法和技艺。我觉得这些传说其实是人们对茶文化的热爱和敬畏的表现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还是建议大家多了解一下茶叶的历史文化,这样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喝茶带来的乐趣!不要只被故事所迷惑。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听说六安瓜片还有一些其他传奇故事呢?比如关于它的产地、制作工艺等。下次要问问我老爷爷,他那知道的年代久远的传说可比这个金叶有趣多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茶叶爱好者,对六安瓜片的了解基本都是从专业的书籍和资料中来获取的,这些民间传说倒是觉得有些新鲜,不过是否真实就不得而知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认为喝茶是一种享受,历史故事更像是一点缀。无论真假,能让人对六安瓜片产生兴趣就好啦!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我觉得这金叶的故事很有创意啊,虽然有点梦幻色彩,但也说明了人们对六安瓜片的喜爱和珍视之心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民间故事可能只是一些古老的传奇,但它还是反映了中国茶文化中的人文内涵和精神追求。 或许我们可以从中感受一下历史留下的厚重的底蕴?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更喜欢通过品尝来了解六安瓜片,每一款茶都有独特的滋味,这才是最真实的体验吧!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些传说听起来有趣极了!我还想去看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呢,多了解一些关于六安瓜片的文化底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真的我也没喝过真正有金叶的茶呀?哈哈,只是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故事? 感觉这种民间传闻很有意思就分享一下!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