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30年前的岩茶是什么样的?从品种到火力,谈谈武夷岩茶的五个变化和30年前的岩茶是什么样的?从品种到火力,谈谈武夷岩茶的五个变化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30年前的岩茶是什么样的?从品种到火力,谈谈武夷岩茶的五个变化以及30年前的岩茶是什么样的?从品种到火力,谈谈武夷岩茶的五个变化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去年马花和别人争论,为什么做岩茶盖碗比做茶壶好?
一劳永逸,几轮辩论下来。
对方拿出一副“我不要你感受,我要我感受”的架势,抛出一个“强有力”的论点。
“你看,以前岩茶的海报里,画的都是用茶壶做的。”
他要打出这张王牌,决定比赛的胜负。
但看了那些古香古色、颇具南洋风情的海报,马华不为所动。
按照这个逻辑,你不能随便去和制茶大师合影,说明他的制茶技术突飞猛进,好茶资源很多。
这个和那个之间没有联系。
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在泡茶这件事上,我们要从实用主义出发,而不是照抄那一堆旧纸。
不过那些有历史感的海报还是挺怀旧的。
绿丝绒拍摄的背景布上,有一束艳丽的假花。
中间有一个茶叶铁盒,上面写着“闽北乌龙茶”。
一边是一个圆形茶盘,上面放着一个陶罐和三个茶杯。
只见白瓷茶杯里盛着清澈的橘黄色茶汤。
说实话,按照这种简单的宣传风格,这至少是30多年前流行的风格。
从现在的审美来看,这就略显“老套”了。
因为包装不够花哨。
因为茶的名字太简单太低调了。
因为这个铁盒很有时代特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盘点武夷岩茶的前世今生,说实话,差别还是挺大的。
第一,热门品种不同。
想一个冷笑话
之前有人很认真的留言,“以前岩茶叫大红袍,现在岩茶叫牛肉马肉。”
这反映了岩茶“路人粉”对岩茶的印象,存在很多常识性错误。
大红袍、肉桂、水仙属于同一级别,都属于岩茶的品种。
牛肉和马肉是阎正核心山区的肉桂。
“以前岩茶叫大红袍”,真真假假。
无论过去还是岩茶,武夷岩茶都以品种丰富著称。怎么能完全被大红袍包起来?
但尴尬的是,在岩茶还没有现在这么出名的时候,为了有助于对外推广,确实有一个特殊时期,所有的岩茶都以“大红袍”的名义统称为大红袍。
毕竟和外省客人聊起来,很少有人了解岩茶。
但大红袍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一展示,大家都能露出一副“我懂了”的表情。
久而久之,就会犯错误。
外地来的大陆人理解武夷岩茶大红袍,并没有错。
但是“现在岩茶叫牛肉马肉”,这是百分百错误的。
牛肉(牛栏坑的肉桂)和马肉(马头岩的肉桂)都是阎正的核心茶,是岩茶中的稀缺资源,不可能满街都是!
但是,这恰恰说明,市场上流行的岩茶品种早已悄然生变。
大红袍,虽然号称“岩茶之王”。
但它更接近草原最后一个狮王,力量不如热门品种——肉桂强!
第二,命名方式不同。
以前岩茶的名字更简单,直接,直观。
我很少用花名。
翻老图的时候,比较常见的茶名有武夷水仙、乌龙茶、罗汉、闽北绿茶、闽北乌龙茶等等。
简单,一目了然。
现在岩茶有了名字,花样也多了。
以山地为重点:
阎正肉桂,猫儿石肉桂,惠远坑水仙。
重点是火力:
轻火黄观音,中火水仙,足火肉桂。
有以香味为卖点的:
蜜桃香肉桂、奶油香肉桂、木质香大红袍。
有以参赛奖项定名的:
参赛肉桂、获奖大红袍、金奖水仙。
当然,还有不少体现个性的花名。
比如,某泡奶油香、甜香突出的肉桂,定名为“甜蜜蜜”。
比如,做出一款大桂皮风格的肉桂后,取名“桂不可挡”。
再比如,乍一看和茶毫无关联的花名,“醉生梦死”、“朝朝暮暮”、“非你莫属”之类。
按麻花的想法,给岩茶起一个朗朗上口、无伤大雅的花名,无可厚非。
但按照“抵制恶俗花名”的公告,在给岩茶取名时,还是回归传统,简单为好!
三、包装方式不同。
这点不用多说,大家也能看出来。
最近几年,独立泡袋包装的岩茶,是越来越常见。
过去那种老式包装,将散茶装在铁罐、圆罐、大袋的做法,倒是越来越少。
个人觉得,对岩茶来说,单独泡袋包装的优势更明显。
一次一泡,取茶方便。
轻便小巧,便于携带。
某次在朋友店里(主营武夷岩茶和红茶)喝茶,朋友提到,现在罐装岩茶基本已经绝迹,红茶的话,倒是还保留不少罐装。
但她平常不太推荐客人买超过一斤以上的罐装散茶。
要么分开打包,250克装一罐。
接着两罐茶放在一起,不论买回去自己喝还是送礼都很方便。
要是全部集中在一个大罐子里,怎么说呢,这么多茶,别人在拆开后一时半会又喝不完。
多次取茶之后,剩下来的一大半茶,不是弄碎就是跑气。
回头还得跟客人解释,为什么这茶刚开始喝,味道还好好的,怎么过了两个月就变味?
说到底,还是独立包装更省事!
四、产能规模不同。
去年冬天在武夷山,遇到一位新朋友陪着喝茶。
他是个老师,特别能聊。
从开天辟地,聊到民国的制茶发展。
他说,鲁迅老师从前的稿费很高。
但按照当时的物价,他的一个月工资如果拿来买正岩老丛,估计买不了一斤。
啊,这是怎么回事?
想必这会已经有茶客开始纳闷,这天价茶,难道不是近几年才有的吗?
不不不,好茶作为稀缺资源,价格一直都不便宜。
再加上,当年的岩茶生产力水平有限。
没有综合做青机,没有现在的设备设施,没有多少机器的帮助。
茶叶从采下来,摊晾、杀青、炒青、揉捻……一直到焙火,全部要靠手工。
你想,是手工的产能多,还是机器的产能多?肯定是后者啊。
这么低的产能,在当时,能买得起这些精制好茶的人,又有多少?
麻花在一旁默默旁听,觉得这番话很有道理。
因为武夷山胡歌曾经说过,估算来看,现在一户但凡规模中等的人家,一年做出来的茶,可抵过去整条村子的产能!
可见,从过去到现在,岩茶的发展越来越精致、丰富、多样化。
这和做衣服一个道理。
过去以手工为主时,布料和成衣的价格都很贵,很多人一年到头,舍不得买一件新衣。
换作现在,生产力则要富足不少,大家的吃穿住行,可选项更丰富。
一言概之,现在的生活可比过去要幸福多了!
第五,来聊聊岩茶的火功。
经常听人吐槽起岩茶的轻火茶。
好端端的岩茶,干嘛要焙轻火?火功焙足一些,更能体现武夷岩茶的魅力!
岩茶的制茶传统历来是焙足火重火,将火功焙到极致,现在做这么轻的火功,简直是开历史倒车!
岩茶还是火功焙足一些,更能喝出老味道……
对比岩茶的昨天和今天,很多人觉得,过去的岩茶火功要焙得更足。
这点的确不假,但这并非意味着,过去的岩茶统统都是焙成足火!
举个例子,四大名丛里的小有名气的白鸡冠。
春茶季时,摸一摸白鸡冠的柔软青叶。
不难理解为何有人会说,白鸡冠这类的茶, 焙成中火已是不易。
论焙火程度,白鸡冠本身的存在,就是在辟谣“岩茶传统历来都是焙重火”的谣传!
对岩茶而言,火功高低并不重要,看茶焙茶才是重点!
说说,武夷岩茶是怎么“火”的?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喜欢喝武夷岩茶的你,听说过岩茶里的“倒青”吗?
武夷岩茶肉桂冲泡过后,还能煮着喝吗?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30年前的岩茶是什么样的?从品种到火力,谈谈武夷岩茶的五个变化和30年前的岩茶是什么样的?从品种到火力,谈谈武夷岩茶的五个变化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