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全松茶—全面科普茶叶百科知识,让你轻松懂茶、品茶、喝好茶。
当前位置:首页  茶叶资讯  茶具知识 > 廖宝秀

廖宝秀

时间:2024-01-15 05:58:55 作者:茗茶博士 阅读:150°C

图为:传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卷(局部)接上文宋代继承了唐代的茶制和茶风,又发展出了自己的变化。其中,和唐代最大的不同在于,宋代发展出了“点茶”。同样是喝碾好的茶末,在“打茶”(搅拌茶末)这一步,唐代的喝法

图为:宋徽宗十八学士传(局部)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茶制和茶风,发展了自己的变化。其中,与唐代最大的不同是,宋代发展了“点茶”。

同样是喝磨碎的茶粉。在“打茶粉”(搅拌茶粉)这一步,唐代的饮用方法是将茶粉放入煮沸的茶壶中,在茶壶中搅拌,然后将搅拌好的茶叶舀入茶碗中。

宋代是将茶粉直接放在茶碗中搅拌,而不是放入茶壶中,而是事先放入茶碗中,向茶碗中注入开水,然后用茶匙或茶壶在碗中搅拌,最后就成了一碗待饮的茶。

这种喝茶的方法叫“点茶”,“点”就是注水。所以从茶具的角度来看,唐代的茶碗多为广口,15厘米左右,碗较浅,因为搅拌好的茶叶是直接从茶壶中舀出的。但是到了宋代,茶碗的高度上升了。

因为茶是用茶碗泡的,所以在搅拌过程中要防止茶汤溢出。

图为:左边是宋代的茶碗,右边是唐代的茶碗。

正是因为有了“点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北宋中期以后才出现了“斗茶”。“斗茶”的主要目的是点茶时“点”的高低。就像我们今天打鸡蛋一样,用力打蛋液会在蛋液表面形成一层泡沫。“点茶”时,用力击打茶汤。

还会在茶汤表面形成一层茶沫,宋人称为“汤花”。打茶汤的时机、力度、手法都会影响这层汤花的形状和密度。

图为:在京都肯尼兹的“四茶会”点茶。

斗茶时有一个标准叫“咬灯”,就是茶沫汤花在茶汤表面形成均匀的一层,覆盖整碗茶汤,不与碗壁分离。如果汤花盖不住灯面,就会出现茶汤,斗茶就会脱落。宋人称之为“云足散”、“水足散”。苏东坡曾经写过一首诗,

“谁第一个下水?”描绘了争茶的场景,看谁的茶粉汤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咬”下去,能持续更久。

图为:左边是咬灯,右边是“云脚散”和“水脚散”。

北宋时期,“斗茶”一度盛行,成为人人热衷的狂热活动。范仲淹写了一首歌《斗茶歌》,大家耳熟能详。它说茶战的胜利者可以“赢得全面的战斗。”“斗茶”的盛行也影响了人们对茶碗的审美。

陆羽在《茶经》中说青瓷冰和白瓷雪,就是所谓的“冰瓷雪碗”。宋代,平时喝茶时,沿用唐代的“冰瓷雪碗”。但斗茶时,白色是最重要的颜色,所以要用黑釉茶碗。

因为深色的釉色可以充分衬托出褐色。

图为:窑黑釉兔茶杯(北宋)

图为:简瑶黑釉鹧鸪茶杯(宋代)

因此,黑釉茶碗,在日本也被称为天目茶碗,在宋代非常流行。其中以窑紫灯最受推崇,展出了一套讲究“兔毛”、“鹧鸪”、油滴、黑曜石变化的系统。

图为:黑釉窑变(黑曜石变)条纹茶杯(宋)

图为:简瑶黑釉鹧鸪纹茶碗(宋代)

这种审美偏好和宋代“点茶”的方法后来传到了日本,极大地影响了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日本的末(拭)茶道和煎茶道继承了唐宋时期的饮茶传统。

图为:日本明治时代炒茶篮茶具组。

    本文地址:https://www.quanshongcha.com/article/9294.html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

    上一篇:杯洗的来历 下一篇:品质生活
    本栏阅读
    中国古代茶具的发展演变过程
    明代许次纾《茶疏》有言:“茶滋于水,水藉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页,缺一则废。”这强调了茶、..
    黑虎、荷叶瓣杯(茶具图片)
    荷叶瓣杯青狮黑虎湘妃情   ..
    精美茶具:三结义壶(茶具图片)
    三结义壶青梅竹马方础壶 ..

    Copyright © 2002-2024 野生全松茶    备案号:滇ICP备2023006363号-15 免责声明

    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