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倩茶的规格是梁倩茶有三种规格:十二茶(362.5g/支)、百茶(3.625kg/支)、千茶(36.25kg/支)。几千两的茶叶一般都是生产出来的,不马上饮用,而是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六七年。
等到茶的味道越来越浓的时候再喝。
梁倩茶加工技术:
1、筛选和堆放,
这是每一种成品红茶加工的第一步。
2、蒸茶,
将经过筛选、堆码的半成品红茶放入蒸制机中高温蒸制,吸收蒸汽,使其充分软化。之后倒入装有虎杖叶和棕片的特制长圆柱形格子筐,最后是封筐口的步骤,俗称“锁牛笼口”。
3 .滚压成型,
封口后的茶柱庞大臃肿,需要经过卷压、冲压来瘦身,才能成型。
五六个技艺高超的制茶人用棍、锤等建筑工具,用捻、压、踏、滚、锤等技术方法反复锤打、拧紧,最后加上箍、锁,制成一根高155厘米、直径约20厘米的圆形茶柱,紧凑坚实,呈树干状。这是制作千二茶的关键步骤。
需要很多人配合,喊着歌,制作场面非常壮观。
4、包装干燥,
成型的千二茶要竖着斜着放在专用的乔木上,在自然条件下冷却干燥两个月左右再进一步醇化。这种缓慢冷却过程是形成梁倩茶独特品质的重要过程。
梁倩茶叶的包装
优质茶叶在天然包装材料的选择上也是很有讲究的。
1.褐色片状:洁净平整,宽度大于20cm,含水率小于12%。
2.蓼叶:成熟,厚,平,干净。不同规格的揉捻茶对蓼叶大小有不同的精确要求。
3.烤篮:由工匠手工制作,使用生长3年以上的竹子,保证其硬度、韧性和弹性处于最佳状态,给揉捻的茶叶最好的保护,也方便收藏。
用户评论
千两茶这种茶叶真有意思,名字好独特!不知道是古代贵族才能喝的吗?还是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希望博主可以介绍一下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很感兴趣!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普洱茶爱好者!对这个“千两茶”比较好奇。之前只听说过按克来称重的茶,千两这种规格听起来很陌生啊,是怎么测量的呢?具体形状跟其他茶叶一样吗?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起来千两茶,小时候奶奶家过年就拿出来招待客人呢!虽然不大了解它的细节,但反正闻起来就是一股古香陈味,看着也挺高端的。希望博主详细介绍一下它的口感和冲泡方法哦!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千两茶这种古老的称重方式其实不是很理解,现在不是都用克来衡量吗?感觉太老旧了点,而且没有一点现代感,还是直接用克制更好理解吧!不过博主写的标题很有吸引力!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两茶这种特殊的规格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我猜想应该是古代的一种贸易方式吧?不同等级的茶叶对应不同的重量?现在能找到这种传统的茶吗?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千两”究竟是什么样的体积标准啊?希望能看到一些相关的图片对比,这样才能更好地想象它的具体规格,或者说一两具体的参考数据。就标题来说,还是比较吸引人的。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听奶奶说过,千两茶是贵族才喝的,可是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茶叶?真的有这么贵重吗?期待博主详细介绍!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这种以重量来区分茶叶规格很感兴趣,不知道这种古代传统的茶叶等级制度是怎么形成的?希望博主可以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千两”听起来好厚重啊!真的有这么重的茶叶吗?难道是装在一个很大的罐子里?希望能看到一些照片或视频,直观地了解一下千两茶的规格。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兩茶这种称法很有时代感,感觉像穿越了!想知道它现在还有没有人用这个规格出售茶叶,而且能不能买到呢?(好奇心满满!)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传统文化和古旧事物始终很感兴趣!千两茶这类古老的茶叶让我感觉很有神秘感。期待博主分享更多关于它的故事和知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以重量来区分规格的方式有点不合理,现在的茶叶市场多使用克来衡量,这样更方便吧?希望能看到一些更便捷的茶叶分类方式!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两茶这个名字很有魅力啊,让我联想到古代宫殿里的精致庭园或者古老的封建制度。博主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来介绍吗?我很想了解更多关于它的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这种古代茶叶规格比较好奇,不知道它与现代茶叶的标准有什么区别?有没有一些对比数据可以参考呢?期望看到更详细的内容!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想知道千两茶的特点是什么?味道怎么样?冲泡方法和现代茶叶一样吗?期待博主分享更多的实际信息关于千两茶!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千兩茶的规格听起来很有历史感,希望能了解它在古代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 同时我也想知道这种传统称重方式现在还在使用吗?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